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 董峻、高敬)23日至24日,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中国审计署6年联合国审计工作至此圆满结束。会议高度评价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担任委员和委员会主席以来促进联合国改进预算管理和优化内部监督机制的成效。 6年来,中国审计师们将审计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的理念和经验运用于联合国审计,在积极推动联合国不断完善治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维和行动是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仅2012到2013财年预算就高达73.3亿美元,租用飞机是其中一笔很大开支。中国审计师对租用飞机的绩效进行审计后,建议削减飞机数量。有联合国工作人员质疑:“你们既不会开飞机,也不知道飞机怎么管,没有发言权。”经过艰苦工作,中国审计师用数据说明确实不需要这么多飞机,对方无话可说。此后,维和部队核减了16架飞机部署。 6年里,中国审计师揭示了联合国的一系列管理漏洞和系统风险。如,有的机构招标采购不规范,低价中标后违规大幅调升合同价格;有的机构资产管理混乱,一边大量库存,一边持续采购,上亿美元资产长期闲置;有的机构对其筹款单位疏于监管,筹款单位不仅留用超过25%的慈善捐款用于高额薪酬和管理费,还大量滞留应缴联合国机构的募捐款项。 为奠定绩效审计的制度基础,在中国审计署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第66届联合国大会以决议的形式明确了审计委员会在联合国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联合国基础管理从财务合规提升到讲求绩效的高度。 “推动联合国更加‘廉洁高效、公开透明、强化问责、提高绩效’”。离任演说时,刘家义再次谈及中国审计团队在联合国审计中的十六字工作方针。他表示,审计是国际组织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中国审计师将不断致力于通过审计推动全球良治。 联合国每年经常性预算约为26亿美元,维和行动开支费用75亿美元左右。会员国都很关注这些钱怎么花。中国审计师们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推动预算改革。 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张龙回忆说,团队在审计一个黎巴嫩特派团时,发现人力资源序列表里空缺率非常高,但其预算又是按照人员的90%、95%申请的。如果长期空缺,就有“吃空饷”或预算高估的可能。 减人很麻烦,但审计只用数据说话。最终,对方认可了审计结果。25个特派团全部重新检查,核减了600多个人员编制。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审计力量的促进,6年里促使联合国核减了人员编制1500多人。 中国审计师们促进了联合国维和预算审查程序改革,从以前的先审查下一年度预算,再审议审计报告的做法,改变为先审议审计报告,再对照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逐项审核下一年度预算,大大增强了预算审查的有效性。他们还推动了联合国各机构全面细致披露收入、支出和资金资产存量,为联合国大会和各会员国监督联合国秘书处及各机构运转情况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每年期末审计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会亲自出面,认真听取审计师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探讨怎么去整改。他高度评价中国审计师围绕治理看问题、针对治理提建议,为推动联合国一系列重大改革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人懂国际规则吗?能保证审计独立性吗?一度,这些怀疑曾摆在刘家义和中国审计师们面前。他们用卓越的成绩回应了质疑。 为完成好联合国审计任务,中国审计署选拔了200多名熟悉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事务的审计专家,对联合国秘书处、维持和平行动、儿童基金会、日内瓦总部等20多个机构和项目实施了近200次审计,向联合国管理层和联合国大会提交了163份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书,为完善治理和改进管理提供了大量建设性意见。 中国审计师大力推动联合国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高级官员的考核问责体系,促成联合国出台“当年审计整改率不达标的高级官员年度考核不能通过”的规定;提出了720条审计整改建议,其中95%得到了整改落实;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委员之间的审计任务轮换机制,扭转了人力资源、采购、人权和人道援助等重要领域长期由西方国家进行审计监督的局面。 2013年7月,刘家义被授予“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奖”。他说,这个荣誉更属于中国审计,属于联合国审计委员会所有委员国和外部审计师。 “联合国审计的成果,展现了中国审计围绕治理目标、维护治理秩序、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成效的能力。中国审计师将与全体中国人民一道,为完善国家治理、推动全球治理、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刘家义说。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健全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决策机制,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
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力度。中国、新西兰首次对话“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筹资来源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向符合经营资质的保险公司购买大病保险,符合资格要求的参保人必须参加。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由保险公司运营大病保险项目,以加强对相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控。
新华社南宁6月16日电(记者 夏军)一间间瓦房在洪水中倒塌,村民们被困在屋顶上……暴雨袭瑶山,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面临罕见的暴雨洪灾。记者在灾区现场看到,当地干部群众和县人民武装部官兵,正齐心协力抢险救灾,将被困村民解救出来。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此轮强降雨受灾较严重的县,六也乡则是大化受灾最严重的乡镇。13日至14日,六也乡20小时内的降雨量达390毫米,这是大化立县以来最强的5163澳门银河娱乐降雨。 15日上午,记者赶赴大化县六也乡时,恰逢县人民武装部政委涂铁托带着民兵们,与乡镇干部们一起前往村屯抢险救灾。他们刚接到六也乡华善村弄代屯有许多留守老人被困的险情报告。 通往六也乡的道路已被洪水淹没。与平原地区救灾不同,六也乡的村民分散居住在大山山坳里,救险人员无法乘坐冲锋舟直达目的地。乘坐冲锋舟渡过一段水域后,官兵们不得不将几百斤重的冲锋舟扛在肩上,一步步翻越山头、再下山,抵达另一片水域,再乘坐冲锋舟涉水,才能到达目的地。官兵们的衣服已被汗水和洪水浸透。 到达六也乡华善村弄代屯时,屯里多数房子第1层已被洪水淹没,一些楼房第2层也已进水1米多深,有三四间房屋在洪水浸泡下开始倒塌。全屯25名村民全部是留守老人,年龄最大的98岁。不少老人被困在楼房顶层,没有水和食物,饥渴交迫。 涂铁托带着民兵们,在冲锋舟的帮助下,扶着、抱着或背着留守老人们上了冲锋舟,将他们一个个解救出来,安置在屯里地势最高的楼房里,等候洪灾过去。六也乡副乡长韦克军对所有被转移老人的需求进行登记后说,包括大米、矿泉水等救灾物资16日可以运至屯内。 来自大化防汛办的消息称,截至15日17时,当地1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超过10万人,房屋倒塌85间,转移人口1344人,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据大化瑶族自治县防汛办主任韦华振介绍,目前抢险救援难度较大,一方面因为通信中断,导致一些村屯具体受灾情况难被确定;另一方面因为内涝导致道路不通,救援人员无法深入村屯。韦克军说,乡镇干部分片到村屯了解情况,统一汇总,再调配抢险人员前去救援。 大化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由县领导带队的21个工作组分片进入防汛责任区现场办公,指挥抢险救灾工作,确保被困群众及时得到转移,并将村民们损失降至最低。大化县委常委、副县长陆文业说,对于出现险情和转移的村民,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送至受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