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两年,一般都呈现出美的集团营收更高,格力电器净利润更多的凯发娱乐真人版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乔继红)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欧洲的首列动车组2015年11月在马其顿成功开跑。在马其顿政府为动车组举行的隆重接车仪式上,马其顿官员兴致勃勃地试乘,总理格鲁埃夫斯基赞不绝口。 这是中车动车组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中国中车在世界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开疆扩土。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中国中车在激烈的国际轨道交通装备竞争中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旗舰。 2015年6月1日,中国南车、北车完成合并,新成立的中国中车年销售额超越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等欧美行业巨头,位居世界第一。中车,体量上的“巨无霸”和技术上的领先者,正式登上全球舞台正中央。 目前,中车产品出口到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六大洲的十一个市场区域。2011年到2014年,中车海外签约金额分别为19.25亿美元、35.88亿美元、39.6亿美元和67.47亿美元,年均增长55.7%。 在中车的全球版图中,南非是其最大的产品出口国,也是其出口模式最丰富的市场之一。 从2013年首台机车抵达南非被命名为“曼德拉号”、到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席大大和南非总统祖马共同见证中车株机公司与南非运输集团签署轨道交通装备合作协议备忘录、再到2015年祖马见证双方合作生产的首批电力机车在比勒陀利亚下线,中车对南非不仅实现产品输出,还实现技术、资本和服务输出;不仅实现整车产品技术输出,还实现“整车+核心部件”全产业链输出,为当地建立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既实现商业合作、又实现文化融合。 祖马盛赞中车与南非的合作,认为非常紧密且有效,并希望未来双方继续加强合作,做好技术转移,不仅满足南非市场需求、还覆盖非洲其他市场。 在整个非洲,中车的内燃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城市轨道等产品已覆盖29个国家,提供了约1万辆铁路车辆。未来中车还将加大力度开发非洲市场,并积极推进本土化进程。 经过多年精心经营海外市场,中车对国际客户的吸引力不断上升,口碑不断提高。2015年12月10日,中车生产的巴西里约地铁4号线项目15列90辆“奥运地铁”正式投入运营。巴西当地官员表示,中车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巴西业界人士奥古斯托盛赞,“(中车)列车性能非常好,我们非常满意。如果满分是十分,我们将给列车打十分。” 马其顿动车组项目既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首个动车组项目,也是中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这一项目的成功,为中车进一步拓展高端欧洲市场带来示范效应和深远影响。 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在总结中国动车组等高端装备与轨道交通“走出去”的优势时说,中国企业在建设周期、建设成本、研制技术、运营经验、运营速度、技术整合方面具备相当优势,而且中国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而中国企业“产品+服务+技术+资本+管理”的出口模式创新、及政府引导企业整体出海战略,也为中国轨道交通和装备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创造了必要条件。 同时,中车也将继续推进资本和技术输出。目前,中车已在南非、马来西亚、土耳其和凯发娱乐真人版建立了车辆制造基地。 2015年9月3日,中车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设立的首个制造基地正式动工,拉开了中国铁路装备在美国本土化制造、实现技术输出的序幕。 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首次在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中车副总裁余卫平说,中车在美投资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从产品合作向产品、技术、服务、管理全方位合作的巨大转变。 中车海外并购步伐从未停歇,收购英国从事IGBT核心技术研究的丹尼克斯公司以及其他有研发实力的公司不断开拓业务范围,添加新的增长引擎。
浪费无凯发娱乐真人版之分—透视日常生活中的隐性浪费现象“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颜开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很受鼓舞,希望国家在高端海洋装备领域建设若干个国家实验室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积聚一批优秀人才,开展协同攻关,构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研发基地,引领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席大大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席大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李大大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新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李大大强调,改革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桎梏,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要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用法治保障创新的权益。要完善引导企业创新的市场体系,构建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政府要从主导科技资源配置向注重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政策普惠转变。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原始创新与再创新、集成创新融合迸发。 李大大指出,创新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必须把提升人力素质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把更多资源投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破除论资排辈、头衔崇拜,敢于让青年人挑大梁、出头彩。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环境,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主持大会时说,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奖励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潮,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决定全文另发)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和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共约3300人出席大会。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73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