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指控,2004年春节至2012年6月,被告人廖少华利用其担任中共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人民币共计1324万元。 因为在落马前高调反腐,并热衷“监狱反腐”教育,廖少华贪腐引起了特别关注。 落马前的廖少华,在许多人眼中属于“低调”“务实”的干部。贵州六盘水市某企业负责人如今聊起廖少华被查,还表示“出乎自己意料”,因为他觉得廖在当地任市长时名声比较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很多基层干部对廖少华的落马也感到“吃惊”“突然”,在黔东南州一位基层干部眼中,廖少华很“敬业”、很“勤政”、能“干事”。 据记者调查,在任职地方党政一把手时,廖少华一直在塑造“高调反腐”的形象。担任黔东南州委书记时的廖少华曾与各县市和州直各部门签订中国竞彩网比分直播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并多次对反腐倡廉重大问题作出批示。履职遵义市委书记后,廖少华也多次参与和主持重要反腐会议。 2013年6月,遵义市启动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廖少华在启动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切实增强党性意识和防腐意识”。启动大会前,与会人员还到忠庄监狱观看了服刑人员的生产生活场景,听了服刑人员剖析思想蜕变、走向犯罪过程的介绍,接受警示教育。 此前,廖少华在黔东南州任书记时,就对“监狱反腐”教育这一形式特别重视,在当地一所监狱设立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并亲自揭牌。 廖少华在法庭陈述时表示,自己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是当地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失去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使自己成为人前讲党风抓廉政,人后搞交易收贿赂的“两面人”。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志凌认为,尽管廖少华很重视反腐工作,但从他涉嫌受贿、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可以看出,他把反腐工作仅仅当成是一项工作,只是用于教育别人,而不去认真思考严于律己,并没有在灵魂深处树立对公权力的敬畏之心。 廖少华在庭审陈述时说,自己是“温水煮青蛙”被朋友拉下水的。从收自己最好的朋友陈春章的钱开始,打开了贪欲的大门,走上了腐败的道路。 记者在六盘水市采访时了解到,廖少华从六盘水到黔东南州再到遵义市,湖南籍商人陈春章一直跟随其左右做生意。 在22日的庭审中,公诉机关指控,2004年春节至2012年初,廖少华利用其担任中共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黔东南州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接受盘县红果大酒店有限公司、六盘水市新华大酒店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春章的请托,为六盘水市盘县红果大酒店有限公司获取政府贴息扶持资金和技改资金、申请取得六盘水市相关信用社贷款提供帮助;为六盘水市新华大酒店有限公司取得凯里市裕豪酒店及配套房地产项目用地提供帮助;为陈春章承揽榕江县体育馆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等事宜提供帮助。2004年春节至2011年8月,廖少华先后10次在其六盘水市宿舍、黔东南州凯里市宿舍等地收受陈春章给予的人民币共计394万元。 廖少华陈述说,刚开始还惶惶不安,后来就心安理得,觉得自己收的是好朋友的钱不会有问题。自己在社交圈喜欢听奉承话,喜欢别人围着自己转,喜欢交各种各样的朋友。特别是在交朋友上,交了一批“讲哥们儿义气”有“铜臭味儿”的老板朋友。 为了自己的“朋友”们,廖少华可谓“两肋插刀”。如2008年初至2012年6月,廖少华接受贵州丰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丰球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何某的请托,为其公司提供多种帮助,先后12次接受何某给予的人民币共计550万元。 公诉机关的指控显示,廖少华在为朋友“帮忙”时手段多样,包括获取政府扶持资金、取得银行贷款、争取建设开发用地、承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催要工程款项等。 “听不得不同意见” 进入“圈子”的当“自己人”照顾 公诉机关的指控显示,廖少华的受贿行为主要集中在其先后担任中共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黔东南州委书记期间,时间跨度从2004年春节至2012年6月。 廖少华在法庭陈述中说,自己当领导时有时听不得不同意见,尤其是自己决定的事,觉得不同意见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在庭审中,公诉机关指控廖少华的另一项罪名是滥用职权罪。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廖少华担任中共黔东南州委书记期间,在处理中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要求返还土地出让金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拒不听取黔东南州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又未调查核实和会议研究,强令黔东南州政府退还中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出让金,后又拒不采取补救措施,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310多万元。 一方面“听不得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廖少华身边也“团结”了不少官员。据贵州当地一些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商界“圈子”,廖少华也有自己的政界“圈子”。对于进入圈子的官员,他一律当作“自己人”照顾有加。比如他在黔东南州任职时,一名颇具争议的干部不断有人举报,但仍不能阻止廖少华对其不断提拔。 在廖少华落马后,他曾经任职的黔东南州有多名官员被查。据贵州省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涉及廖少华案的包括6名厅级官员,另有5名处级官员被立案调查,另有7人作组织处理。 陕西省社科院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兴全认为,廖少华能够不断利用公权力为“圈内人”输送利益,同时也为自己谋私利,与当前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监督缺失密切相关。而他能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边腐边升”,也说明一些地方的干部提拔考察制度存在问题。对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规范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记者石志勇、付瑞霞、王新明、梁爱平)
湖南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国多地开展各种形式活动 纪念和缅怀中国竞彩网比分直播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董峻、何宗渝、史卫燕)国务院27日公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这是以国务院名义首次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文件。从最初广为人知的“审计风暴”,到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免疫系统”,审计工作如何给国家权力运行戴上“紧箍咒”?这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含金量”很高的文件,又将如何发挥反腐“利剑”的作用? 加大审计力度,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这份《意见》的总体要求。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国务院即发出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为反腐创造更有力手段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明确要求,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但不可否认,在不断加大加重惩治腐败的措施下,近年来,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 ——中央纪委去年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检查的有31人,今年前10个月又有32名副部级以上干部被组织调查; ——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审计署查出30个中央部门本级和其所属单位存在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会议费、楼堂馆所建设、“小金库”等方面的148个问题,涉及金额40294.35万元。 ——2008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2580多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因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出被审计领导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要查深查透查实,并特别强调要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贷款发放和证券交易、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审计发现问题的‘重灾区’,一个项目审批、一笔贷款发放、一宗国有资产转让、一块土地交易,背后都可能存在巨额利益输送,加强审计监督尤为必要。”湖南省审计厅厅长唐会忠说。 专家表示,国家审计监督覆盖所有公共资金和机构,涉及经济社会运转的各个环节,最有条件发现国家资金、资产和资源被侵害。同时,审计监督关乎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公信力,亦与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院长王立国说,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定向调控成宏观调控的新思路。此次国务院在《意见》中提出,要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这意味着将通过强调审计作用保障中央政府政策措施能够有效实施。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国家一系列重大部署密集出台,实现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搞好民生建设和推动配套改革,都需要审计的促进和保障。“国家审计没有部门利益羁绊,将发挥好权力运行‘紧箍咒’的作用。”他说。 《意见》不仅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进行审计,还明确提出要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钱、审人、审政策全覆盖。 王立国认为,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因为缺乏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在投资项目决策、融资和责任等方面的有效约束,“豪华办公楼”“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屡禁不止。财政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政府投资效率低下,广受社会诟病。《意见》通过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将有效配置财政资金,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每年“审计风暴”发现的问题,多是违规转移套取资金、非法用地、违规收费、违规招投标、私设“小金库”、“三公”超标等老问题。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欧阳昌琼对此表示,有的问题年年审年年犯,有的单位知错认错不改错,“审计风暴”一过,问题“涛声依旧”。 “特别是涉及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和资金,若不整改彻底,将对国家执政公信力造成重大破坏。”欧阳昌琼说。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认为,国务院在《意见》中关于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的规定,特别是关于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的规定,以及关于审计机关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的规定,实际上将传统意义上的审计监督延伸到了“整改问责”,而整改问责多年来一直是审计“软肋”。 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副巡视员、副研究员姜建静表示,审计监督难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被审计对象依法接受审计意识欠缺,拒绝提供审计必需的资料,有的协查单位保密意识不足,甚至存在威胁恐吓审计人员的情况等。 为强化审计机关的地位、权威性和独立性,《意见》就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机制作出了4项重大规定。王雍君认为,《意见》强化了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地位,可谓一大亮点。
河北完成1420亿元中国竞彩网比分直播发行